查看原文
其他

七下历史第3课《盛唐气象》导学案+速记手册+课件

中考历史 2022-06-15

 

点击阅读
 
导学案
【学习目标】
1.概括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。
2.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,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。
3.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。
4.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,知道唐朝著名诗人李白、杜甫和白居易及他们诗作的特点。
【重点难点】
重点:盛世经济的繁荣;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。
难点: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。
【自主学习】
一、经济的繁荣:
1、农业:唐朝前期,垦田面积逐渐扩大;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,发明并推过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,如曲辕犁和筒车;重视兴修水利,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
2、手工业
①纺织业:品种繁多,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,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、纹饰精美冠于全国。
②陶瓷业:著名的有越窑的青瓷(如冰如玉),邢窑的白瓷(类雪似银),和闻名中外的唐三彩(造型精美,色彩亮丽)
③其他:造船业、矿冶业、造纸业等颇具规模
3、商业: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、水陆交通发达,贸易往来频繁,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即是当时中国政治、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,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。长安(城中有东市、西市——是主要的商业区——是居民区)。

 

 

二、民族交往与交融
1、军事打击: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、西突厥,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。
2、民族政策: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。被各族首领尊称为“天可汗”,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。
3、册封首领:
①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“渤海郡王
②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
③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
4、设置机构: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,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
5、吐蕃和亲:
唐太宗时期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,定都逻些,他仰慕中原文化,多次派使者来唐朝求婚。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。
②641年,文成公主进藏,带去了蔬菜种子,茶叶,丝绸、工艺品以及佛经、医药、理发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。
③作用: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
 三、开放的社会风气
1、慨况: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,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2、表现:
①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多方面的教育,喜好骑马、打球等活动.
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,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,刚建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。
四、多彩的文学艺术
1、概况: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,唐朝的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歌舞、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。
2、表现:

【合作探究】
1.假如你是唐朝时的一位政府官员,要带领一个来自外国的使团参观长安城,你利用一张长安城的平面图,(1)先向外国使节介绍长安的情况。(2)再带他们到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去逛街,并介绍当时唐朝的名优产品:唐三彩、青瓷、白瓷、及各种丝织品。(至少介绍两种)
2. 唐朝民族关系重大发展的原因。
3.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
【拓展延伸】
1.唐朝的民族关系

2.唐朝和亲与汉朝初年的和亲之间的区别
(1)汉朝初年的和亲是因为汉朝实力不足,希望通过和亲政策缓和汉匈矛盾,和亲是由汉朝主动提出的;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辉煌时期,国力强盛,四海折服,周边各族主动向唐朝提出和亲。
(2)汉朝和亲主要是为了换取暂时的和平;唐朝和亲是为了加强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往来。
3.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
(1)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昌盛,为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(2)唐朝政治上长期统一,社会环境相对安定,文化政策比较开放。
(3)唐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,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,丰富了唐诗的内容。
(4)唐朝的统治者提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,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。
(5)唐朝诗人在继承前朝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了辛勤的创作。
【易混易错】
1.唐朝发明并推广的重要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。曲辕犁是耕作工具,筒车是灌溉工具。
2.杜甫的诗被称作“诗史”。
3.李白被誉为“诗仙”,杜甫被誉为“诗圣”。
4.唐太宗时,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;唐中宗时,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。

【自我检测】

1.唐朝时期,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。唐玄宗时,册封回纥首领为(   )
A.“天可汗” B.怀仁可汗C.云南王D.渤海郡王
2.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。杜甫在“接缕垂芳饵,连筒灌小园”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(   )

3.图2、图3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(   )

A.社会政治状况     B.科举选才标准C.思想开放程度  D.手工制作水平
4.据记载,文成公主入藏时,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,360卷经典,大量珍宝、金鞍玉辔、绸帛、种子,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,100 多种医方、4种医学论著等。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(   )
A.对边疆统治加强B.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.经济文化的繁荣D.开元盛世成就辉煌
5.唐代有一位诗人,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,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,被称为“诗史”,这位诗人是(  )
A.屈原B.杜甫C.辛弃疾D.关汉卿
6.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记载的“邢瓷类银,越瓷类玉;邢瓷类雪,越瓷类冰”的现象出现在(   )
A.商朝B.西汉C.隋朝D.唐朝
7、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,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。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
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栗米白,公私仓廪具丰实。——[唐]杜甫《忆昔》
(1)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,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?
 
 
材料二

(2)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,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?
 
 
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,燕莺催促花枝忙。风吹金榜落凡世,三十三人名字香。——[唐]周匡物《及第谣》
(3)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?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?
 
 
 
材料四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,经济发展迅速,社会呈现繁荣景象。唐朝时期,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、通婚,西北、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,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,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。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,一些妇女受过诗书、音乐等方面的教育,喜好骑马、打球、拔河等活动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,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歌舞、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。唐朝对外交往活跃,与亚洲以至非洲、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,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,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。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,各国称中国人为“唐人”。——摘编自《中国历史老师教学用书》

(4)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,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。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。
 



【参考答案】

【合作探究】

1.

(1)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,既是当时中国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,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。布局严格对称,街道宽敞整齐,商业繁荣。城中有东、西两市,是主要的商业区,商店林立;城内还建有100多个坊,是居民区,居住人口达百万。(2)介绍两种即可。

2.

(1)经济繁荣,国力增强,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。

(2)国家统一,政治清明,社会安定,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。

(3)唐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、开明,策略灵活,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,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。

3.唐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、经济繁荣昌盛、文化政策比较开放;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;科举制度的影响和统治者的喜好;诗人的辛勤创作。

【自我检测

1—6  ACDCBD

7.

(1)发展经济,改革税制。

(2)耕地和灌溉。

(3)科举制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,鼓励士人报考。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,创立殿试制度,亲自面试考生,不拘一格选拔人才,扩大了统治基础。

(4)表现:国力强盛,经济繁荣,社会安定;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;社会比较开放;文化生活丰富多彩;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;对外交往活跃,长安是中外经济、文化交流中心;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,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。原因:统治者励精图治,政局相对稳定;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、外交和文化政策;统治者的博大胸怀;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速记手册

一、经济的繁荣:



1、农业:唐朝前期,垦田面积逐渐扩大;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,发明并推过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,如曲辕犁和筒车;重视兴修水利,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
2、手工业



①纺织业:品种繁多,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,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、纹饰精美冠于全国。
②陶瓷业:著名的有越窑的青瓷(如冰如玉),邢窑的白瓷(类雪似银),和闻名中外的唐三彩(造型精美,色彩亮丽)
③其他:造船业、矿冶业、造纸业等颇具规模
3、商业: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、水陆交通发达,贸易往来频繁,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即是当时中国政治、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,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。长安(城中有东市、西市——是主要的商业区——是居民区)。
二、民族交往与交融
1、军事打击: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、西突厥,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。
2、民族政策: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。被各族首领尊称为“天可汗”,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。
3、册封首领:
①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“渤海郡王
②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
③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
4、设置机构: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,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



5、吐蕃和亲:
唐太宗时期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,定都逻些,他仰慕中原文化,多次派使者来唐朝求婚。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。
②641年,文成公主进藏,带去了蔬菜种子,茶叶,丝绸、工艺品以及佛经、医药、理发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。
③作用: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




 三、开放的社会风气
1、慨况: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,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2、表现:
①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多方面的教育,喜好骑马、打球等活动.
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,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,刚建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。
四、多彩的文学艺术
1、概况: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,唐朝的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歌舞、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。
2、表现:




课件

 

第3课 盛唐气象





教材习题解答

 

第2课  从“贞观之治”到“开元盛世”

1、P8材料研读: 唐太宗曾对大臣说:“为君之道,必须先存百姓”为君之道,必须先存百姓,若损百姓以奉其身,犹割股以啖腹,腹饱而身毙”。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:“舟所以比人君,水所以比黎庶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

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? 

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,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、官吏贪求、饥寒切身引起的,只有轻徭薄赋,选用廉吏,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。因此,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,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。

2 、P8问题与思考:唐太宗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,所以他将君民关系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。唐太宗给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,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? 

政治上,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,提高行政效率,严格考核官吏;法律上,减省刑罚;经济上,减轻农民劳役负担,鼓励发展农业生产。

3、P10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。自贞观以后,太宗励精为理。至八年、九年,频至丰稔,米斗四五钱,马牛布野,外户动则数月不闭。至十五年,米每斗值两钱。

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?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? 

粮食连年丰收,马牛成群遍布四野,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用关闭,米价便宜,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、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。

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,勤于政事,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,改革弊政,减轻人民负担,鼓励农业生产。因此,唐太宗统治时期,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。

4、P10诗歌赏析。

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

——摘自杜甫的《忆昔》  

说一说: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?

开元时期,人口众多,粮食丰盈,国库充实,百姓富足,整个社会欣欣向荣。


 

寒假提分资料(点击红蓝色字体获取):

 

长按识别二维码

 获取小初高中教材、微课、课件资源!


  

▍资料来源:网络,如有侵权烦请告知,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。

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免费观看 

初中历史微课合辑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